编辑:新农人
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》,其中重要内容要求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。培育 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。大力培育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,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服务业,支持建设粮食烘干、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。鼓 励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活动。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,鼓励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易监管、可量化的公益性服务。研究制定政府购买 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指导性目录,建立健全购买服务的标准合同、规范程序和监督机制。积极推广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,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,鼓励种粮 大户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,实现统一耕作,规模化生产。
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。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和作用。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,按照改造自我、服务农民的要求,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 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。利用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渠道,深化行业合作,推进技物结合,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。推动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企 业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、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,开展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服务。鼓励基层供销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重要环节,与农民签订服务协 议,开展合作式、订单式服务,提高服务规模化水平。
新世纪农村改革有4个方面需尽快推进,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重要方面,其目的是提高农村规模经营水平,实现规模效益,各职能部门围绕构建农村社会 化服务体系各有侧重,各有职责任务,以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。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,一头连着农民,一头连着市场和消费者,如何发挥好服务功能,大 有文章可作。
创新粮食订单收购,解决农民“卖粮难”问题。粮食订单种植、收购是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,也是粮食产业化发展链条上 的第一环,如何为种粮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,引导农民扩大优质粮食订单种植面积,有效规避粮食订单收购的风险,把作为粮食产业化的龙头舞动起来,引领粮食 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、科技效益、良种效益的重要内容。新时期的农民“卖粮难”是如何种优质小麦,如何为农民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市场等问 题,为农业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系列化的问题,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。
做好与落实国家粮食两补政策的结合。围绕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、订单收购,引导粮食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合作机 制,各级粮食流通部门应灵活运用上级政策,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机遇,主动搞好与财政、农业部门的协调衔接,形成工作合力,把发展粮食订 单种植与落实“粮食两补”一同宣传、一同部署、一同调度、一同检查。具体操作中,坚持群众自愿,不搞强迫的原则,订单收购与“粮食两补”分别运作。在良种 的供应和技术指导上,联合农业部门共同推动,避免了粮食和农业部门单打独斗。粮食订单收购是一件新生事物,其发展有一个过程。
做好与发展粮食产业化的结合。发展粮食订单种植、收购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,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的第一个环节。粮食部门应统筹 兼顾,把发展粮食订单收购,培植壮大粮食龙头企业,实现粮食就地加工、就地转化,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与发展粮食订单生产结合起来,放在同一棋盘上一起部 署,既保证了农民种植的粮食有了固定的买主,又保证了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掌控足够的粮源。
做好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结合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连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,是发展粮食订单种植和收购的 重要载体。粮食部门应紧紧抓住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的机会,大做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合的文章。通过农民与合作社的结合,较好地解 决了粮食订单种植基地分散,不宜实行统一良种、统一播种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防治病虫害、统一时间收获的难题,也为推行订单粮食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 件。
加强粮食行政执法,规范粮食订单收购秩序。为了确保订单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,避免出现不法粮商粮贩扰乱订单收购市场的现象。粮食 部门应严格粮食市场准入制度,把好粮食市场准入关。为每个取得《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》的粮食经营者建立档案,跟踪管理,为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奠定了基 础。
同时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。建立粮食经营企业诚信档案,督促粮食收购业户自觉规范其收购经营行为,集中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宣传活 动,散发宣传资料,现场进行咨询、解答,积极营造学法、知法、守法、依法经营的社会氛围。同时,结合实际,与公安、物价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,对县粮食 收购经营市场进行清理整顿,对无证经营粮食者进行了处理,有效净化粮食收购经营市场秩序,为订单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依法依规加强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管理,解决粮食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。2005年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,县(市、区)大多成立一个国 有独资或控股粮食购销公司,原先粮所(粮站)全部改制,人员大多置换身份进行分流,很多粮所不再开展粮食收购,而农村粮食经纪人恰恰填补了这一“断层”, 架起了农民与粮食企业的桥梁和纽带,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。
无论从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目的,还是市场需求来看,农村粮食经纪人的作用不可替代,是一件新生事物,要从法规和制度建立等方面,予以界定和扶持,使其茁壮成 长,规范运作。由于其构成成份比较复杂,有下岗分流的粮食职工,也有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小的粮商粮贩等等,其素质也良莠不齐,不能求全责备。而是做 好以下三项工作。
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规,鼓励引导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发展,界定其经营范围,规范其经营方式和行为,确认其入市资格,明确资格审查程序,有别于粮食市场准入制度,以此作为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的补充和完善。
加强对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。目前这支队伍是应运而生的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、义务加强监督管理、指导服务。要明 确其地位和作用,通过资格审查发证,持证上岗,加强管理。在相关法规没有出台前,为其建档立卡,跟踪管理。有条件的,可以先由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搞 好资格审核,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。要加强对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监督检查,检查其有无违规经营行为,如囤积居奇、买空卖空、哄抬物 价、变相压价、克扣农民等。一经发现,及时进行批评教育,情节较重的,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。
成立自律组织,可以成立由粮农、粮食经纪人、粮食企业、农业、畜牧、粮食、工商、物价、质检、卫生监督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粮食经纪人协会,建立行业自律规章制度,加强行业管理,发挥自律中介作用,为粮食经济服务,为种粮农民服务。
加快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减损工程,为藏粮于民提供社会化服务。全面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是解决农户储粮损失问题,确保增产增收的重 要工作,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减少农户储粮损失,提倡藏粮于民,在80年代国家就开始动作。当时,为农村、农户提供家庭储粮技术, 帮助建设一部分农户科学储粮设施,但这项工作没有全面展开,似乎有虎头蛇尾之嫌。
这次国家提出农户科学储粮减损工程,顺应粮食形势,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。要抓紧做工作,上下联动,左右协调,全面铺开,真 正把这一减损工程进行到底。农户科学储量减损工程要求各级政府强力推动。这项工作是新兴事物。各级党委、政府要高度重视,明确领导责任,落实责任主体,各 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,各乡镇、村要靠上工作。一是要加强宣传,印制宣传单,彩印了彩钢板圆筒仓图案,对建仓的优惠政策详细说明,提高了农户的参与配合意 识。二是各有关县(市、区)政府要应拿尽拿,把配套资金尽快到位,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,宁可缓缓别的资金,也要把农户科学储粮这一惠及农村,利在今后,确 保粮食安全的工程资金足额落实到位。三是要确保工程质量。对圆筒仓的加工质量,要加大监督力度,进行加工过程的全过程监管,严格验收标准,确保建一流的农 户储粮标准仓,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。
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勇担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。粮食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着力点,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服务“三农” 的重要责任,要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,把“为耕者谋利”的神圣使命履行好。要特别注重后续工作,指导农户科学检测粮情,及时采取防化措施,确保储存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