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03月30号
云南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留住浓浓乡愁
编辑:新农人

blob.png

双江县景亢村小组广场全景

雨后,走进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勐准村委会腾龙自然村,村口清澈的溪水哗哗流淌,带动几个水车吱呀转着,干净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,路旁盛开着波斯菊……一派小桥流水、松柏叠翠、古茶飘香的山水人家景象。

今年7月14日,省委、省政府下发了《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。我省一些地区坚持试点先行、典型引路、示范带动,按照保留保存型、改造提升型、规划重建型3种类型,重点培育打造了一批中心村、产业特色村,保护提升了一批传统古村落,积累了可持续、可推广、可复制的经验。于是,腾龙村成为临沧市美丽乡村建设新样本。

“现在村里人家都是从周围搬到这里的,政府给免费推了宅基地,平整了地块。”今年68岁的李发彩家几年前搬到了现址,盖起了三层洋楼,家具齐全,整洁干净。

临翔区圈内乡坝胡村美丽乡村整村推进,以“散户并成寨、四山迁朝路、小村并大村、边远靠集镇”的建设思路为引领,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与公共资源集中,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路径,做活农村闲置宅基地、荒山、荒滩土地开发利用这篇“文章”,通过创新体制机制,调动各方力量,统筹资源,高位推进美丽家园建设,同时配套抓好农业产业建设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。

全村将用5年(2011年至2015年)的时间,改造新建民居房1113户,于今年底完成民居房建设。

临沧市注重顶层设计,全域规划,围绕人口、产业、公共资源“3个聚集”,坚持“城增村减、撤村并镇、迁村并点、小村并大村、散户并成寨、四山迁朝路,边远靠集镇”原则,依山就势制定全市村庄整体规划,一幅蓝图绘到底,建设错落有致的民居、功能齐备的村庄、物质与文化交相辉映、传统与现代互融的美丽乡村。

blob.png

双江县景亢村小组广场,村民们其乐融融

强化经营村庄的理念,鼓励农民创新创业,把美丽乡村生态良好的潜在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。

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,2013年,该村旅游社会收入实现3040万元,带动了全村三分之二农户从事旅游服务业,拉动村民人均增收达4598元,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64元,是全县4612元的1.9倍。

2006年以来,楚雄彝族自治州按照“产村一体”要求,投资465万元建成现代化奶牛养殖小区,投资326.3万元建成500亩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,引进龙头企业投资2000万元种植人工食用菌;加大经济林果种植面积,发展庭院经济;搜集、挖掘、整理彝族文化,开办农家乐、客栈、乡村旅游精品商铺、特色商业风情街,建设彝族文化生态旅游村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。

楚雄州重点建设规模化、标准化的养殖基地、种植基地;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基地,从技术、资金、项目等方面支持新农村发展特色种养业。

同时,协助农户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,做到“1户1份发展规划,1户1个实施方案,1户1名联系干部”,实现村有l至2个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,户有1至2条增收致富门路。2013年,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08元,增长17.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