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03月29号
中国皇家琉璃之乡——琉璃渠村
编辑:新农人

blob.png

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坐落于京西明珠永定河畔,该村三面环山、一面临水,依山傍水,景色迷人。村域面积3.5km2,东距市中心26km,东南距区中心4km,村口有石担路通过,交通便利。从元代起,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,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,后又修水渠至此,村子因此得名。琉璃渠村作为琉璃之乡而声名远扬。

该村有农户363户,农民790人,从业人员456人。2008年底统计,全村经济总收入4981.8万元,人均收入9412元。

该村历史悠久,建于公元1264年,自建村始,该村就与琉璃结下了不解之缘,琉璃的窑火燃烧了700余年,一直生生不息、薪火不断。

blob.png

民俗文化

琉璃渠是北京最大的琉璃品生产基地。在封建帝王社会,琉璃品属于皇家御用品,百姓不能使用。所以琉璃渠窑厂一直为官办,官方在这里设立了琉璃局,派有六品监造官。乾隆21年,在村东入口处建起三官阁过街楼,专门供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以保一方平安。而村内还建了“万缘同善茶棚”,并供有观音。茶棚外镶菱形饰品,上书“万古长春”4个大字。还修建了殿堂、厢房。所有建筑使用了大量琉璃制品,使得这些殿馆楼阁雄伟壮观,金碧辉煌。当年,每逢妙峰山庙会期间,各路香客都要在此小憩,就连恭亲王奕忻以及一些官宦、名人都要到茶棚歇脚乘凉。

如今,这座北京仅存的过街楼仍在,1995年又重新修复,雄姿不减当年。现在,琉璃渠古村风光更加秀丽,风雨沧桑的过街楼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blob.png

琉璃渠村明清时期被称做“琉璃厂”,自1263年起,该村皇家建筑材料琉璃的重要生产地。琉璃渠村烧制琉璃制品具有严格的规程和标准,制作琉璃要掌握抠、铲、捏、画、烧、装、挂、配、看、返十字诀,同时还要掌握绘画、雕塑、用色、火候等几十种工序。制作出的琉璃成品具有色彩绚丽、不怕水浸、耐风化的特点,至今依然为包括天安门、北京故宫、北海公园、颐和园、雍和宫等文物古迹提供建筑用琉璃构件、琉璃装饰品。据了解,该村里的琉璃烧造技艺已经列入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琉璃渠村还保存龙王庙、古戏台、三教庵、白衣庵、五道庙、老君堂、山神庙、三合院和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和文物古迹,这些遗迹大部分骨架尚存,少部分遭受破坏。

blob.png

该村的民俗文化也自成特色,如太平鼓、武术等民间花会甚为流行,也算是门头沟区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。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武术团体“五虎少林会”更享有盛名,曾参加过北京市、门头沟区多次大型演出活动,更远赴国外,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武术的魅力!

自然环境

琉璃渠村自然风光绰约,三面环山、一面临水,依山傍水、风景迷人。

blob.png

自2006年该村被评为“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以来,就大刀阔斧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。街道全部硬化,铺上了青石板,新建了水冲式厕所16座,建封闭式垃圾楼26座,为了使卫生状况得以长效保持,该村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制,聘用了保洁员负责村内卫生,确保村庄整洁干净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0%以上,村内主街道全部林荫化,营造了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、幽静雅致的乡村环境。该村民居为四合院,其中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有20余户,至今保存较好。此外该村还有诸多文物古迹,市文保单位三官阁、区文保单位关帝庙、区文保单位琉璃厂商宅院、区文保单位万缘同善茶棚。古道文化也是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途经该村的古道有京西古道、妙峰山香道、九龙山香道、椒园寺古道,依然保持着昔日的风华。村中还分布有诸多一级古树,银杏、国槐等。古宅、古迹、古道、古树……构成了一幅古朴幽雅的清明上河图。